来源:扬州日报-扬州网
通讯员 王欣 王语砚 记者 石默然
“在办公室就能直接上传材料,审核通过资金立即到账,既方便又高效,有效缓解了公司科研资金的‘燃眉之急’。”近日,扬州一家建筑公司申请获得了一笔50万元资金,高效便捷的服务让公司财务总监赞不绝口。这也是全省首笔实现财政惠企资金“直达快享”并成功兑付的案例,真正做到了企业“零跑腿”、拨款“零延误”。
快捷:从“企业跑”到“数据跑”
流程长、手续繁、盖章多,一直是困扰企业享受惠企政策的难题。
“以前申请一笔资金,从前期准备材料,到找相关部门审核盖章,再到市里批准,每个流程都要专人跑。”邗江区一家企业的财务人员告诉记者,如今通过“一企来办”平台,企业只要点点鼠标,就能实现惠企资金“直达快享”。
近年来,市财政局深入贯彻国家、省、市文件精神,持续增强数字政府和数字财政治理效能。2024年底,由市财政局牵头,联合数据、工信等部门印发了《扬州市惠企财政资金直达快享工作方案》,围绕打通省、市“一企来办”平台,实现与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无缝对接,搭建惠企财政资金“直达快享”服务平台,保证企业申报数据自动流转、惠企资金一键兑付等,明确了时间表和任务图,真正实现让“数据跑”替代“企业跑”。
“此前,企业申请奖补资金需要完成线下材料填报、各级主管部门审核等步骤,支付环节也需在项目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后,经过市、县财政部门多级审批拨付,流程较长。”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现在企业仅需线上填报基本信息,由项目主管部门向市“一企来办”平台推送审核认定结果,平台通过智能匹配锁定拟奖补企业。同时,借助“直达快享”服务平台的纵横联通功能,直接发送拨付申请,市财政局“一键审核拨付”,资金直达企业账户。
精准:从“企业找政策”到“政策找企业”
打通企业与惠企政策间的“中梗阻”,实现政策精准覆盖,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。记者了解到,扬州不仅实现了资金申请和兑付“大提速”,更实现了政策与企业的精准对接。
近期,扬州安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昇的手机收到一条由市“一企来办”平台推送的短信。“我们主要研发自动仓储等产品,与工业机器人产业密切相关。在第一时间收到政府的政策信息推送,真是太贴心了。”钟昇表示,这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了解适合自己的政策。
近年来,扬州通过优化市“一企来办”平台,纵向贯通国、省、市、县四级政策,横向联动发改、工信等50余个部门,归集财政惠企政策8150条,覆盖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等12个领域,已基本实现惠企政策的精准匹配。
“扬州致力打造‘一企来办’平台和‘易申报’系统,旨在帮助企业快速了解政策、简化申报流程。”上述负责人介绍,同时按照政策实施范围和条件,通过数据共享、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辅助等手段,精准匹配符合条件的企业,实现了“政策找企、应享尽享、免申即享”,切实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。
【记者手记】
让营商环境赢在“新”与“聚”
新形势下,如何进一步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争先进位?市财政、工信、数据等部门,抓住企业关心的焦点,以数字赋能和机制创新为手段,实现财政惠企资金从“层层申报、级级拨付”到“一步申报、一键直达”,带给我们诸多启示。
营商环境赢在“新”。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,人工智能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,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,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。扬州财政惠企资金的“一键拨付”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实践,通过数字赋能搭建起惠企“高速公路”。
营商环境赢在“聚”。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、全盘发力。此次市财政局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,成立“直达快享”工作专班,多次召开碰头会,梳理网络架构,探索业务流程,编写测试用例。市数据局打通省市数据通道,向上对接试点项目推进;市工信局开发试点项目领域线上申报表单,完成接口标准拟定;市住建局积极推送试点项目并完成线上审核……整个过程环环相扣、高效推进,全流程“从无到有”仅用了37个工作日,跑出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“扬州速度”。
责任编辑:煜婕
